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作為全國六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進一步深化林長制改革,以人為本強化生態增綠提效。“3.12”植樹節期間,全市立足森林覆蓋率接近60%的基礎,面向社會公眾需求,推動傳統林業發展轉向轉型,用“題點園徑圖”續寫國土綠化工作新篇章。
線下活動植樹有“題”。宣城市圍繞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以群眾性“碳中和”品牌打造為重心,繼續推動“春季春節回家,我為汽車栽棵樹”活動鄉鎮級試點。全市規劃到2025年,60萬燃油車主能為每輛汽車至少栽一棵樹。截至目前,全市7個試點鄉鎮已有400余名“有車一族”植樹4000余株,參與人數超過去年同期,影響力進一步拓展。
小微生態修復有“點”。今年宣城市義務植樹活動向群眾身邊的小微生態環境修復點延伸。2月16日績溪縣圍繞新建s456績譚公路兩側防護林開展生態綠化,2月22日涇縣在高速廢棄礦渣點開展綠化修復,3月12日宣城市自駕車志愿者協會在宛陵林場松材線蟲除治點開展生態修復。據不完全統計,各地以群眾身邊的小微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為目標的活動舉辦近30場次。
長效管護落實有“園”。宣城市在嶧山省級公園推動義務植樹認建認養,試點“植樹擴面”向“管護提質”轉型。以機關單位為重點,鼓勵單位對公園林木綠地出資認建認養,公園負責日常管護,職工參與勞動活動的方式,促進林分質量提高,改善森林生態,打造單位生態文化綠色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2家單位開展認建認養,預計參與人數超2000人次,認建認養面積超600畝。
群眾盡責網上有“徑”。宣城市綠化委員會日前發布公告,大力推動全國綠化委員會“互聯網+義務植樹”活動,鼓勵群眾通過網絡“云植樹”路徑盡責,同時協商全市范圍19家森林旅游相關企業,給盡責公民落實了30元左右的生態福利。此舉將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下,各地森林旅游企業的“流量”導引。
規模造林落地有“圖”。為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耕地 “非農化”“非糧化”要求,宣城市今年全面落實規模造林、項目造林全部納入國家林草局生態感知系統,實現造林信息化按圖比對。對占用耕地的造林,明確“三個一律”:一律不予作業設計、一律不予造林驗收,一律不予發放補助,確保“長牙齒”的耕地保護落在實處。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國家林草局系統造林落地上圖8410畝,任務完成率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