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省各地迅速行動,造林綠化進展快、質量高、形勢好。截至3月18日,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25.2萬畝,占今年計劃任務的84%。
目前安徽省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大到8大類50多種,特別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形式,讓“隨愿植樹、隨處植樹、隨時植樹”逐步變成現實。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安徽全省完成義務植樹1.1億株,新建義務植樹基地912個。
近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大柳鎮曲亭村茶山造林現場,10多位身著紅馬甲的鎮村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幫助造林戶種植麻櫟樹苗。曲亭村位于皇甫山腳下,境內山場面積廣闊,由于茶園已廢棄多年,該村充分考慮村民意愿,因地制宜,計劃將其改造建設成2萬畝麻櫟薪炭林基地。大柳鎮曲亭村黨總支副書記蘇玉表示:“正值植樹造林時節,我們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幫助造林戶抓緊栽植麻櫟樹苗,希望通過打造薪炭林基地,帶領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滁州市南譙區圍繞“林業高質量發展和林業產業化”兩大目標,堅持以規模化為主,點、線、面整體推進,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注重將造林與林業工程、林業產業等融合發展,加大低產林改造力度,增加群眾收入。
今年以來,滁州市開展“科學綠化推進年”活動,著力實施長江淮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大力發展“三樹一苗”特色林業產業,積極引導城鄉綠化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已完成整地3.78萬畝,造林2.8萬畝,占年度任務的75%。
國土綠化,重數量更要重質量。安徽省印發科學綠化工作方案,推進國土綠化落地上圖,實現造林綠化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林業科技在造林綠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這幾天,林業專家王懿君在南譙區大柳鎮橫塘村指導種植戶方傳彬科學種植麻櫟。該地塊原先是陡峭的山體,方傳彬承包后,將其改造成適宜麻櫟種植的山地。“我們結合松材線蟲病防治,在這里建造麻櫟基地。下一步我打算在林間套種花生、中草藥,菊花等作物,增加收入。”方傳彬笑著說。
近年來,安徽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為抓手,科學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目前,全省森林面積已達6262萬畝,全省森林蓄積量超過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超過30%,森林資源總體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