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廣東省林業局召開加快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和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視頻會議。會議通報了2021年度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省級核驗情況和2021年度有害生物防治與防控成效核驗情況,研究部署了廣東省春季造林、古樹名木保護、有害生物防治三項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廣東省各地已完成造林任務14.7萬畝,完成備耕整地15.8萬畝,完成高質量水源林建設14.6萬畝,完成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1.0萬畝。今年廣東將完成壓減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21.5萬畝,實施林地薇甘菊防治49.98萬畝、紅火蟻防治10.81萬畝,實現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疫點鎮“雙下降”。
會議強調,各地要多方統籌落實資金,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要加大工作力度,建立時間任務倒逼機制,細化目標任務,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強造林綠化全過程監管,圍繞“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嚴把用地關、苗木關、設計關和監管關,全面提升造林綠化質量。要創新造林機制,全面推行先造后補造林管理模式,積極推行林業以工代賑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將林業生態建設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激發造林綠化活力。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價值,要從“兩個維護”的高度,加大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力度。各地要開展補充調查和掛牌工作,按照“一樹一檔”要求,百分百落實古樹懸掛保護牌,并建立健全古樹名木圖文檔案和電子信息數據庫,逐步推動古樹名木資源動態管理。要建立古樹名木視頻監控體系,加大古樹名木監管力度,推行古樹名木管理巡查制度,組織專業技術力量對健康狀況較差的古樹名木進行搶救復壯。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發揮綠委協調、督促、指導職能,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建設,制定最嚴格的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古樹名木。涉及樹木遷移、砍伐的情況,必須充分征求專家、公眾的意見,要依法從嚴審批、從嚴監管。各地要堅持目標導向,以《廣東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依據,科學合理設立年度防治目標,采取“包片掛點”的方式,強化督導督辦。要多措并舉拔除疫區疫點,統籌松材線蟲病防控與生態修復工作,組織做好飛機噴灑噻蟲啉等防治媒介昆蟲工作,推進疫情拔除鎮級試點示范。要加強疫木清理,建立健全疫情常態化除治機制,健全疫木定點處置和全過程跟蹤管控機制,確?!耙吣鞠律奖剡M廠,進廠疫木必處理,處理疫木必徹底”。要加強監測防控,科學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全面推行網格化監測管理,組織實施林地紅火蟻、薇甘菊防治,落實紅火蟻邊監測邊清除動態清零措施,適時開展松毛蟲、竹蝗等防治工作,執行疫區管理制度,做到“防早、防小、防了”。(陳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