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夏境內的黃河、湖泊和濕地迎來了成千上萬只北歸的候鳥,成群結隊的灰鶴、天鵝、大雁、野鴨等候鳥在水里嬉戲、覓食,時而展翅高飛。
3月16日,寧夏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開展了春季同步水鳥調查工作,第三調查小組沿寧夏段黃河南下,從天湖到中寧黃河濕地,最后到青銅峽鳥島濕地,看到各市縣濕地管理部門、濕地公園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觀測員監測到鳳頭鸊鷉、赤嘴潛鴨、綠頭鴨、紅頭潛鴨、漁鷗、鳳頭麥雞、反嘴鷸、骨頂雞等。鳥類是衡量濕地生態的重要因子,更是濕地生態變化的晴雨表,對管理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提供了科學依據。
天湖濕地公園原生態自然環境非常適宜候鳥遷徙停留,觀測到種群數量非常多的灰鶴、白鷺、豆雁,及其他雁鴨類種群;青銅峽鳥島濕地大水面聚集了成群的骨頂雞、赤頸鴨、羅紋鴨、灰雁等,通過視頻實時監控設備看到湖心島蘆葦叢上,蒼鷺、夜鷺、白琵鷺、鸕鶿正在忙碌筑巢、育雛。
寧夏濕地保護管理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強力支撐,開展保護修復生態、治理環境等措施,使全區濕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向好的發展,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通過動態監測,數據顯示寧夏鳥類種類和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寧夏正不斷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繼續完善黃河濕地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完善生態監測體系。